费冠卿
唐代诗人和著名隐士,生卒年不详。字子军,别号征君,青阳人。元和二年(807)中进士,正当发榜将要授于官爵之际,家书告急,母亲病危,即离京。抵家时,母故已葬。守孝三年后,便长期隐居于九华山少微峰下,过着“一园春草伴衰翁”(《闲居即事》)的清苦生活。
长庆二年(822)殿中侍御史李仁修推举他“节孝”,穆宗欲拜其为右拾遗。冠卿辞不应诏,受到时人的崇敬。
费冠卿隐居期间,写有不少吟唱九华的诗篇,如《答萧建问九华》等诗。他于元和八年(813)撰写的《九华山化城寺记》,记述了新罗僧地藏(金乔觉)的身世和卓锡九华的经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
费冠卿隐卧少微峰下的刘冲,其宅人称“费拾遗书堂”,又叫“费征君旧居”。费冠卿去世后,被葬于鸡母山下的拾宝岩。后世许多诗人学者前往费居遗址和墓地寻访、凭吊。晚唐诗人杜荀鹤在《吊诗》中赞道:“凡吊先生者,多伤荆棘间。不知三尺墓,高并九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