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李 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大量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辉煌诗篇。“山水多奇踪”的皖南,使他沉醉,久久盘桓,其间他与“神采奇异”的九华山结下了千秋之缘。天宝十三年(754)冬,他应秋浦友人高霁(字暄之,隐居秋浦石门山桃花坞)和青阳友人韦权舆的邀请,聚会于九华山西麓的夏侯回堂。远眺松雪,九峰如莲花,顿生美名之情,即兴赋诗。于是共同谱写《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从此,李白“灵山开九华”的佳句与山名同辉。
天宝十四年(755),李白由金陵溯江赴浔阳。舟行至秋浦江面,遥望九华秀色,自然想起在青阳任县令的友人韦仲堪,特赠诗一首:“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诗人对九华山的景仰卧游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据历代《九华山志》记载,相传李白在友人韦仲堪的盛情邀请之下,曾一度卜居于九华山东崖的龙女泉侧,读书其中。宋代建有“太白书堂”。明代重建祠宇,又称“太白祠”,民国时期被毁。1988年在遗址动工重建“太白书堂”。书堂后院,有一口“太白井”,井水清沏甘甜,相传为李白生活所用,井旁有两棵高苍劲的银杏树,相传为李白所植。另九华山“上禅堂”寺院右侧,有一泉谓“金沙泉”,为李白所题,是诗仙写诗洗砚涮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