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
九华山是一座奇花异草丛生、四季飘香的花果山,有各种花数百种。现记主要花卉如下:
龙须草 拉丁学名:Juncus effusus 别称:灯芯草,水灯花,水灯心,蔺草,灯草,,野席草,马棕根 又名“衰草”、“拟金草”、“羊胡子草”。乔木科,多年生草本。九华山多处山坡均有生长。叶呈狭线形,初夏开花,花序密生淡黄褐色绒毛,2~4枚,呈指状态排列;小穗两个,并生于一节。农民常取该草编席、毯。全草还可用作造纸、人造棉、丝的原料。
金步摇 丛生蔓衍山坡,夏季开小黄花,独茎直上。九华街闵园一带有生长。该草无风而常自动摇。宋僧希坦诗云:“偶对丛条巧栉成,动摇徐步寂无声。鲜花不识兴亡事,岂学吴宫响屧行。”
仙 桂 拉丁学名:Osmanthus fragrans 又名桂花、木犀、月桂、九里香、木樨、丹桂、金桂、 岩桂,叶细柔,色碧绿。九华山分布较广。其花特别清香,为传统的高级调配香料。
木莲花 拉丁学名:Manglietia fordiana(Hemsl.) OliV 木本植物,分布在天台及南阳一带,树高4~6米。皮似厚朴,叶大如扇,花白如玉,花期3~4月,花序奇特美丽。木莲花通常称为辛夷,另有:春花、会春花、木笔花、迎春花、木兰、木莲、黄心、紫玉兰、房木、望春、辛夷花、紫木兰、白花树花等别名。
九节菖蒲 拉丁学名:Anemone altaica Fisch.ex C.A.Mey 别名:小菖蒲、外菖蒲、节菖蒲、鸡爪莲、九节离、穿骨七 九华山沟溪两侧多有分布,菖蒲涧中盛产。根长1寸,有9节、12节或24节。初夏开白花,随风飘荡,唐诗人张籍诗云:“石上生菖蒲,一寸十二节,仙人观我食,令我头青面如雪。”
杜 鹃 拉丁学名:rhododendron 别称: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 九华山杜鹃品种多样,有映山红、满山红、马银花、六月杜鹃、羊踯躅、天目杜鹃等。常绿灌木,花期5~6月。每株杜鹃一般长几十朵~百千朵,呈冠状,有白色、粉红色、黄色、紫色、红色等。远处眺望,十分鲜艳,灿如朝霞。九华山杜鹃从山麓至山巅多有分布,尤以花台和翠盖峰与独秀峰等处有大面积杜鹃坞,初夏为游人观花胜境。
青荚叶 拉丁学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 Dietr 别名:叶上花、叶上珠、绿叶托红珠、大部参 山茱萸科,木本植物,高3米左右,叶细而长。色翠绿,异常光泽。花生在叶上,萼如黄色的葵花,异香扑鼻,阵风吹来,数里之外可闻。神光岭上有生长。
望春花 拉丁学名:Magnolia denudata 学名玉兰,别称白玉兰、木兰、玉兰花、玉树、玉堂春、玉兰、应春花。木兰科,落叶乔木。高达1 0余米,树冠卵形,枝条疏生。花芽顶生,密被绒毛,叶倒卵形,先端尖。花期3~4月份,先花后叶,花大8~1 0厘米,纯白色有清香,萼片与花瓣相似,花瓣9片,形似汤匙,分三层参差较生。当盛花时,满树皆花,千枝万蕊,好像玉树。散生在甘露寺、九华街一带山坡上。
珍珠黄杨 拉丁学名:Buxus sinica var.parvifolia 又名小叶黄杨、鱼鳞黄杨、鱼鳞木。常青小灌木,花香,冬夏为黄白色。九华山分散较广,多生长在海拔600米~1000米以上的岩缝中。
四照花 拉丁学名:Cronus.japonicavar.chinensis 又名:石枣、羊梅、山荔枝。山茱萸科,乔木,高达3米以上。九华山海拔7 00米以上的山坡有分布,满树皆花,花白色,似雪球嵌在绿色丛中,引人入胜。花期5~6月;9~1 0月种子成熟。
腊 梅 拉丁学名:Chimonanthus praecox 别名:黄金茶、黄梅、黄梅花、金梅、蜡花、蜡梅花、蜡木、麻木紫、石凉茶、唐梅、香梅、香木、雪里花、巴豆花、冬梅、雪梅、寒梅、金钟梅、干枝梅、早梅 落叶小乔木,树干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叶卵形或圆卵形,叶于花后生,叶缘有细齿,花芽长在长枝的叶腋间,每节着在1-2朵,花瓣5枚,于农历腊月间绽放,芳香袭人,花淡黄色或红色。九华街、闵园有人工种植树。
南天竺 拉丁学名:Nandina domestica 别称:玉珊珊 常绿落叶,高约200厘米,茎直立,少分枝,幼枝常为红色。夏季开白色花,大形圆锥花序顶生。浆果球形,熟时鲜红色。九华山野生种群多分布于南北边缘的石灰岩低山灌丛中,亦有人工栽培。
山茶花 拉丁学名:Camellia japomica 别称:曼佗罗树、薮春、山椿、耐冬、山茶、晚山茶、茶花、洋茶 常绿灌木。花姿丰盈,端庄高雅,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花。九华山有人工栽培树种分布。
牡 丹 拉丁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 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各在1—1.5米之间。枝干直立而脆,从根茎处丛生数枝而成灌木状。分布于闵园尼庵和原居民庭院,人工栽培。花大色艳,形美多姿。花色多为白色、粉红色和红色。
山 樱 拉丁学名:Prunus serrulata 别称:野生福岛樱,樱花 落叶乔木。树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横纹。叶后生,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边缘有芒齿。每年3月花先于叶开放,每支三五朵,成伞状花序。花朵纯洁美丽,盛开时节,漫山遍野如云如霞,是九华山野生分布较广的早春著名观赏花木。
紫 藤 拉丁学名:Wisteria sinensis (Sims)Sweet 别称:朱藤、招藤、招豆藤、藤萝 落叶攀援灌木。为九华山广布野生种。三月现蕾,4~5月盛花,紫色,每轴有蝶形花20~80朵,花序如翠蝶成行,美丽清香,是优良的观花藤本植物。紫藤势如盘龙,刚劲古朴,天然造型优美。
春 兰 拉丁学名:Cymbidium goeringii (Reichb.F. ) Reichb.F 别称:朵朵香、双飞燕、草兰、草素、山花、兰花,九华山原居民称其为幽兰,是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九华山野生种群广布于海拔400米~1000米的密林和灌木杂草腐植土层。春兰喜肥沃疏松透水性较好的土壤,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四周要通风透气,没有大气污染,畏忌日光直照,喜树木枝叶间隙中渗透的阳光。春兰幽香清远,沁人肺腑。
夏 兰 拉丁学名:Cymbidium,orchid 别名蕙兰、九华兰、中国兰,九华山原居民称为树兰。亦为九华山广布野生种群,属珍稀花卉物种。花色黄绿,花香浓郁持久。由于春季人为盗挖贩卖,九华山春兰与夏兰物种资源处在减少濒危的趋势。
扇脉双叶兰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枚,生茎端,略成对生状,扇形。花大形,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开张,淡黄绿色,唇瓣特大,成囊状,有紫斑。花期5月。九华山十王峰两侧、花台景区有零星分布。属九华山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