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池州 九华山 > 走进九华山 > 生态名山 > 动物

异兽

发布时间: 2023-01-21 08:28 信息来源: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 阅读次数: 18444
【字体:
  梅花鹿  拉丁学名:Cervus nippon 别称:花鹿,鹿属偶蹄目鹿科,经济价值很高,鹿茸是名贵药材。属国家Ⅰ类保护动物。九华山大古岭和三天门曾发现梅花鹿,体长约1.5米,重约100公斤,嗅觉和听觉发达,行动敏捷。  
 
  猕 猴 拉丁学名:Macaca mulatta 别称:黄猴、恒河猴、广西猴、孟加拉猴 属灵长目猴科,俗称黄猴,山闵园、天台及后山均有发现。1983年河南省信阳地区农民14人在九华山后山捕捉60余只,偷运时被青阳县和九华山公安部门截获,交九华山管理处后被放回山林。九华山猕猴种群已扩大,除后山外,天台、花台、百岁宫三个种群的数量已达200多只。国家Ⅱ类保护动物。
 
  短尾猴 拉丁学名:Macaca arctoides 俗称马猴,属灵长目猴科。又名青猴。体型比猕猴高大,体长一般50~80厘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属国家Ⅱ类保护动物。九华山天台及后山等地有短尾猴种群分布。
 
  黑 麂 拉丁学名:Muntiacus crinifrons 别称:红头麂,蓬头麂、红头青麂、乌金麂、毛额鹿,奉化人也叫乌獐 属偶蹄目麂科,稀有动物,世界上仅见于我国,属国家Ⅰ类保护动物。体瘦小,轻灵,肩高可达62厘米,体重仅30公斤,尾长16~20厘米。毛色紫褐色或黑色,头部颜色较浅,额部有一簇浅褐色长毛,能把长4.5~6.5厘米的短角遮没。黑麂在九华山后山有发现,但数量很少。
 
  穿山甲 拉丁学名:Manis pentadactyla 别称:鲮鲤,陵鲤,龙鲤,石鲮鱼 属哺乳动物鳞甲目穿山甲科,俗称“鳞之甲”。体圆腹大,头尖尾长,细口无牙,四肢粗短,五趾锋利,遍身鳞甲。喜生在阔叶林中,挖洞穴为巢,雌雄共居。以捕食昆虫为主,被称为“森林卫士”。国家Ⅱ类保护动物。九华山多处有发现。
 
  大灵猫和小灵猫 大灵猫拉丁学名:Viverra zibetha属食肉目灵猫科。又称“九节狸”,小灵猫(Viverriculaindica)又叫“香狸”。别名:七节狸、笔猫、乌脚狸、香猫 体型比家猫瘦长,吻部突出,肛门下会阴部生有两唇闭合的芳香腺,开启时雄性略似犁形,雌性稍方形,其分泌物称灵猫香”,是香料工业的重要定香剂,医疗药效有类似麝香的功能。灵猫食性广,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也食植物果、草根,行动敏捷,听觉灵,性乖巧多疑。九华山原有发现,后因过度捕杀,现数量很少。灵猫属国家Ⅱ类保护动物。
 
  金钱豹 拉丁学名:Panthera pardus 别称:豹、银豹子、豹子、文豹 属肉食目猫科。体长1~1.5米,尾长75~85厘米,体重50公斤左右。毛黄色,密布圆形或椭圆形黑褐色的斑纹或斑环,似古钱币,因而得名。腹部白色,染有黑色斑点。肉食性,以中小兽类为主,也伤害家犬家畜。喜栖息于山区林中,常在山脊灌木丛中活动。被列为国家Ⅰ类保护动物。
 
  獐 拉丁学名:Hydropotes inermis 别称:獐子 黄子 香獐 马獐 麝 属偶蹄目鹿科。俗称河獐或牙獐。体长近1米,尾长约7厘米,体重15公斤左右。毛粗而长,体背体侧及四肢毛色棕黄,腹部浅黄色,下颔和喉上部白色,四肢粗而有力,蹄不长,无角。雄獐上颔犬齿发达,突出口外,以青草、树叶为食。属国家Ⅲ类保护动物。九华山常有发现,经常听到獐鸣。
 
  鬣 羚  拉丁学名:Capricornissumatraensis 别称:苏门羚,明鬃羊,山驴子,岩驴,四不像,天马,牧羊等 属偶蹄目牛科,又称“苏门羚”。它的头像鹿,蹄似牛,耳如驴,颈背又像马,故当地人俗称“四不像”。九华山天台及后山丛林中有发现。国家Ⅱ类保护动物。
 
  青 羊 拉丁学名:Pseudois nayaur 别称:崖羊、岩羊、半羊、石羊、山盘羊、盘羊、兰羊、欠那、那瓦、贡那 属偶蹄目牛科,体长90~120厘米,尾长13~17厘米,体重20~35公斤。有角,植食性,以树枝、杂草为主要食料。生活在较高山上的裸岩地带,善于攀登悬岩。九华山区常可见到。国家Ⅱ类保护动物。
 
  豺   拉丁学名:Cuon alpinus 别称:赤狗,马狼,彪狗,神狗,马彪,马将爷,亚洲野犬、亚洲赤犬 为食肉目,犬科,豺属动物。全身赤棕色,俗称柴狗。体型比狼小而大于赤狐,外形与狼、狗相近。下颌每侧具2个齿,体长95~l05厘米;尾毛长而密,呈棕黑色,类似狐尾。性喜群居,以岩石缝隙,天然石洞为巢穴。国家Ⅰ类保护动物。九华山莲花峰至独秀峰之间的灌丛中有发现。
 
  云 豹 拉丁学名:Neofelis nebulosa 别称:乌云豹,龟纹豹,荷叶豹,樟豹 为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动物。体长70~106厘米,尾长70到90厘米,肩高60~80厘米。体重雄性23公斤左右,雌性16公斤左右。云豹头部略圆,有短而粗的四肢,爪子较大,大齿锋利。全身呈淡灰褐色,身体两侧约有6个云状的暗色斑纹,云豹身体矫健,喜爬树,性凶猛,善伪装,丛林中,白天休息,夜间捕猎,以猴子、野免、山鸡、麂子等动物食,但不伤人。九华山有分布。属国家Ⅰ类重点保护动物。
 
  黄 鼬  拉丁学名:Mustela sibirica 俗称黄鼠狼。体形细长,四肢短。颈长、头小,可以钻很狭窄的缝隙。尾长约为体长之半,尾毛蓬松。背部毛棕黄色。以啮齿类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动物。省Ⅱ类保护动物。
 
  山 獾 亦称白猸、鼬獾。为食肉目猿科。獾属动物。体毛和尾毛均是粗长而蓬松。吻部及眼周围的短发棕褐色;颊、额、头顶及耳朵均被黑色的短毛覆盖。自口角经颊部,颈侧向后直到肩部各有一条白色纵纹,其毛尖端灰白色。山灌成体一般为2公斤左右,最大可达3公斤。其肛门腺孔可放出臭气。省Ⅱ类保护动物。
主办单位:九华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承办单位:九华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旅游咨询投诉电话:0566-2831288 紧急救援电话:0566-2821219
网站标识码:3417000043  皖ICP备202201052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790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