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池州 九华山 > 走进九华山 > 生态名山 > 地质遗迹

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

发布时间: 2024-07-23 17:10 信息来源: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 阅读次数: 9778
【字体:

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有:九华山大断裂带遗迹、花岗岩地质遗迹、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石灰岩岩溶地质遗迹、水文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外(旁)主要地质遗迹有:江南深断裂带、高坦大断裂、长江两岸地层小区与江南地层小区的岩相过渡带、石台县溶洞群。
  1、地质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
 ①九华山大断裂
  该断裂位于九华山园区中部,走向北东7°,区内长33Km,且南北两端均伸出区外。主要发育于九华复式岩体第三次钾长花岗岩中。断面倾向东,倾角60°-80°,破碎带宽10-100余米。断裂平移距离约150米。构造岩由破碎带中心向两侧为糜棱岩-角砾岩-破裂岩的横向分带性,最外侧为劈理化带,沿断裂带在上闵园充填有安山玄武玢岩脉,在南部充填有宽约10米,长1000余米的石英脉。东盘南阳林场一带中上寒武统被断层左行牵引发生褶皱。断裂带在遥感影像图上呈明显的线状影像特征,地貌上从南面进天门至北部下闵园形成一长达8 Km的沟谷,局部形成峡谷。南部充填石英脉而形成南北向的山脊,该断裂带在航、卫片上可见。
  根据岩体剥蚀程度及充填的安山玄武玢岩脉,说明该断裂带切割很深。从区域特征分析,该断裂带至少表现为两期活动性质,早期活动控制了九华山复式岩体第三、四期岩浆的侵入及一系列脉岩的分布,晚期则为左旋剪切,并破坏了早期侵入的岩体及脉岩。
断层东盘相对下降,向北平移,属正平移断层,力学性质为压扭性。
 ②花岗岩峰丛
  地质公园内以峰为主,花岗岩奇峰遍布整个园区。花岗岩峰一般是指花岗岩岩体由节理、劈理、断裂、流水、冰冻及风化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地貌景观,多以锥状、柱状、脊状、穹状、箱状等地貌形态出现,通称为峰丛。九华山以峰为体,花岗岩奇峰遍布整个园区,多形成于九华岩体第三次钾长花岗岩中。共有大小山峰71座。按形态分5种类型:
●锥状峰:如中锋等
●柱状峰:如蜡烛峰(南)等
●脊状峰:如天台峰等
●穹状峰:如天华峰等
●箱状峰:如莲台峰等
 ③花岗岩怪石
  九华山园区内,怪石广布,千姿百态,怪石是一种特殊的象形地质体,它是花岗岩由水平节理、垂直节理、斜节理,经风化、崩塌和流水等地质作用形成的特殊地质景观。在九华山园区的峰林中,经怪石点缀,可谓“峰峰无石不迷人”,有的纤巧秀丽,如雕如刻;有的似人似物,类禽类兽;有的独立成景;有的与松、石为伴,巧妙组合成了各种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正是这些形态别致、意趣无穷的怪石,构成了九华山地质公园主要的地貌景观。九华山怪石数量众多,选入《九华山大辞典》(2001年)园区内怪石44处。怪石按其成因可分为5种类型,主要形成于九华岩体第三次钾长花岗岩中。 
●石柱型:如定海神针等。
●风化剥蚀型:如大鹏听经、观音观世界等。
●崩塌型:如仙人晒靴石等。
●崩塌堆积型:如马头石等。
●滚石型:如大象出林石等。
 ④花岗岩洞室
  九华山的洞室,其成因类型、规模大小、分布地域各不相同。或为沿花岗岩节理、裂隙风化侵蚀而成,或为水流侵蚀、潜蚀而成,或为巨石崩塌巧堆妙砌而成。根据入选《九华山大辞典》(2001年)九华山园区内洞室16处。洞穴主要分布于第三次钾长花岗岩中。所形成的洞室,如洞如室,深邃清幽,按成因分成3类。
●构造洞室:如地藏古洞等。
●崩塌洞室:如古佛洞等
●崩塌堆积洞室:如财子洞等
 ⑤山间盆地
  由于受构造作用和岩性等因素的影响,在河流(溪)的源头,常发育成四周较高中间相对较平且低的盆状地形。九华山盆地规模较小,在数平方公里以下,海拔高度多在800米以下,除九华街盆地发育于青阳第一次花岗闪长岩体外,其余均发育于九华山第三、第四次花岗岩中,山间盆地共有10处。按成因分为:
●侵蚀盆地:如翠峰盆地。
●构造侵蚀盆地。如下闵园盆地。
 ⑥峡谷
  分布在花岗岩区的较高海拔地带的深切割区,其谷坡陡峭,长度远远大于深度,它通常发育在构造破碎带或抗风化能力不同的两种岩石交接部位,呈“V”型或“U” 型,规模较大的峡谷有5条。按成因分为3种类型:
●构造侵蚀型峡谷:如南一天门峡谷等。
●差异风化型峡谷:如百丈潭峡谷等。
●侵蚀型峡谷:如龙池峡谷等。
 ⑦石灰岩岩溶
  石灰岩岩溶地貌见于鱼龙洞园区的鱼龙洞及神仙洞景区,它是石灰岩因构造裂隙发育,富含二氧化碳的地表水沿断裂、裂隙、岩层层理面经化学溶蚀、搬运作用,使碳酸盐岩溶解发育而成,当溶洞内有流水时称地下暗河。
富含重碳酸钙成份的水溶液沿洞穴(裂隙)不断渗透,因压力、温度等变化,二氧化碳逸出,发生化学沉积作用形成岩溶堆积物的地质地貌景观,多以钟状、乳状、笋状、柱状、幔状、瀑布状等形态出现。按其成因分3种类型:滴水沉积型,渗水沉积型,流水沉积型(重力堆积型仅一处);按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瀑布等以及它们组合类型。
●钟乳石:如石钟乳莲花宝灯等、石柱如玉林险关等、石笋如仙人对弈等;
●石幔:如定海神珠等;
●石瀑布:如石瀑布等;
 ⑧冰川遗迹
  在第四纪更新世时期,九华山曾先后二次出现冰期和冰川活动,冰川的刨蚀、侵蚀和搬运作用,留下了许多冰川遗迹,造就了多种冰蚀地貌。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园区的西部,即桥庵-九华街-下闵园一带。主要冰川遗迹类型:
●终碛堤:大小混杂的堆积物组成垄岗状冰川末端堆积。如桥庵冰碛堤。
●漂砾:大小混杂,排列无序的砾石。如下闵园漂砾。
●冰斗:冰川在运移过程中铲削基岩形成的椅状地形。如九华冰斗。
●U型谷:是冰川顺山谷运移过程中,切削两侧基岩形成的地貌。见于甘露寺至旃檀林。
 ⑨水文地质遗迹
  地质公园内水资源丰富,溪流、瀑布、潭、泉、池等景观遍布各园区,给地质公园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瀑布:如碧桃瀑布等。
●潭:如百丈潭等。
●泉:如金沙泉等。
●池:如放生池等。
2、公园外(旁)地质遗迹
 ①深(大)断裂
  九华山地质公园南北各有一条形成于加里东旋回早期的深断裂通过。南部为江南(七都—广阳)深断裂,北部为东至—青阳(高坦)深断裂,两断裂均呈北东向往两端延伸,横贯省境,长度300公里以上。其中北部的东至—青阳(高坦)深断裂被九华山岩体所占据,地表直接地质遗迹不甚明显。
  江南深断裂:大致沿公园外围东南角的水磨里通过(距鱼龙洞约5公里)。斜贯于我省皖南山区,显露于泾县—石台七都一线,往东与东西向周王断裂交会后,延至江苏溧阳,往西与江西修水—德安深断裂相接,省内长约265公里。该深断裂呈现为海盆隆坳分界的同沉积断裂特征。重磁异常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据记载于1729年及1774年在该断裂的广阳先后发生了震级5级以上烈度7度的地震,说明近代该断裂仍有活动的迹象。
 ②岩相过渡带
  在鱼龙洞园区东侧,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存在长江两岸地层小区与江南地层小区的过渡带。该岩相过渡带基本上与江南深断裂相对应,在该深断裂带南北两侧寒武系—志留系岩性、岩相、厚度差异显著,尤以奥陶系特别剧烈,在石台七都一带,宽数公里范围内两侧沉积相,生物群迥然有别,北侧为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三叶虫,头足类属扬子型动物群;南东侧以陆棚相砂页岩为主,发育有复理石建造,三叶虫,笔石属东南型动物群。
 ③石台溶洞群
  石台县溶洞群在我省乃至华东地区有着独特的景观和优势,在总面积约1500Km2范围内分布大小溶洞109个,是名副其实的“溶洞之乡”,溶洞所在层位以奥陶系为主,次为寒武系,较著名的有蓬莱仙洞、慈云洞等。

主办单位:九华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承办单位:九华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旅游咨询投诉电话:0566-2831288 紧急救援电话:0566-2821219
网站标识码:3417000043  皖ICP备2022010525号-1  皖公网安备 341790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