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风景区“整体转型、全面提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简报
第13期
新时期如何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调研报告
市场监管局
一、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8年,风景区市场监管局抽检各类食品166组,其中食用农产品60组,不合格食品8组,合格率95.1%,全区食品安全总体情况较往年有所提升,但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一是监管力量不足。景区监管面积大、战线长、流动性强,且执法队伍人员素质较低,难以实现100%监管率。二是技术设备缺乏。风景区仅配备一套快检设备,无法满足检测需求,大多凭经验来辨别假劣产品,不能及时发现、查处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办公场所受限。食品安全监管所设立在柯村新区,监管范围有限,涉及核心景区力量薄弱。
(二)食品安全隐患突出。一是食品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二是节假日期间,部分餐饮单位超范围、超规模接待游客,食品安全难以保障。三是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食品市场秩序混乱,农村普遍存在低价劣质食品。
(三)食品经营缺乏有序竞争。一是数量多、分布广。目前,全区食品经营户共有注册餐饮服务单位861户,分散在全区2个乡镇,3个社区,84个村民组。二是档次低、规模小。许多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家店不分,硬件设施和贮藏条件与相关要求差距较大。
(四)法律宣传效率低下。一是法律宣传惠及面窄。虽然借助3.15、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技宣传日、食品安全江淮行等重要时间节点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但主要集中在核心景区、校园周边和乡镇政府所在地,没有深入农村、家庭内部。二是普法教育未能跟上。食品经营户及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抱有无所谓心态,部分消费者维权意识不足。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一)充实监管力量,做好安全保障。充实风景区食品监管队伍,多层次、多领域开展培训。配齐监管设备,完善、畅通乡镇村居食安办工作机制,发挥基层“四员”的作用,形成合力,保障食品安全。
(二)加大宣传力度,构建信息平台。加强宣传引导,重点开展食品安全政策法规、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等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群众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三)加大监管力度,消除监管盲区。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相结合,加大对食品加工企业、学校食堂、超市、寺庙斋堂、餐饮宾馆、农村自办酒席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制定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规范管理三小业态。严格市场准入,重点查处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亚硝酸盐等违法犯罪行为,对达不到标准的食品单位坚决不予以发放证照,取缔经营条件差、安全隐患严重的无证经营单位。
(四)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坚持严格执法和优质服务相结合,对景区的食品经营户实行积分制管理,做到监管与服务并重。加速推进智慧监管,逐步实现食品生产经营远程可视、流程可控、全程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