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季节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发布时间:2025-07-08 16:38
来源:市场监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夏秋季温度高、湿度大,是食物中毒易发、高发季节。为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九华山风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现提出以下风险提示:
夏季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
一、凉拌菜: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吃凉拌菜,但凉拌菜是采用冷加工,极易发生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情况。在外购买凉拌菜,一定要慎重,选择干净、卫生、正规的门店购买。自己制作凉拌菜时,要采购新鲜、卫生的原料,能加热的原料彻底加热,然后再用凉白开进行冷却,不能加热的蔬菜、瓜果等一定要彻底洗净,加工过程中刀具、砧板、餐具等做到生熟分开。吃多少凉拌多少,加工完后尽快食用。
二、海鲜:购买海鲜时,海鲜应与其他食物分装存放,生熟分开,购买后尽快(2小时内)放入冰箱。解冻时,不要在室温下解冻,应在冰箱冷藏室或用微波炉解冻。烹饪海鲜时,要煮熟煮透(鱼肉、虾肉不透明),尽可能不生食海鲜。赤潮多见于夏季,扇贝、织纹螺等海水贝类由于摄食赤潮中有毒藻类或与有毒藻类共生而在其体内产生并蓄积成“贝类毒素”,要慎食海水贝类食物。
三、菜豆类:夏季是四季豆、芸豆、刀豆、豆角等各类菜豆大量上市的季节,生的菜豆中含有皂甙和红细胞凝集素,通常情况下,充分加热后能够破坏其毒素,一般不会引起中毒,但如果菜豆烹调时加热不彻底,食用后就会引起中毒。在加工菜豆时,要按照“一洗二浸三烫四烹调”工序进行并烧熟煮透,以防食用未经煮熟的菜豆可能引起的食物中毒。
四、野生毒蘑菇:夏秋季是野生菌生长的旺盛期,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不采摘野生蘑菇,不购买野生或来路不明的蘑菇,不食用野生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食用。
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提示
餐饮服务单位要严把安全关
一、严把原料关。采购时,应选择资质齐全的正规供应商,选购新鲜、无污染的食材;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严禁使用过期食品、“三无”食品;严禁使用野生蘑菇、非法捕捞渔获物、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二、严把加工关。加工操作过程要合规,生熟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烹饪食品要烧熟煮透;餐食从加工完成到食用的时间,常温下不宜超过2小时;食品加工设备、容器、工用具和餐饮具等在使用前应洗净、消毒,使用后保持清洁。
三、严把环境关。定期清洁、消毒加工操作间、餐饮具及冷冻冷藏设备;加工制售生食类、冷食类、裱花蛋糕等高风险食品的,应在专间内,由专人使用专用工具、容器、设备加工制作;完善防尘、防鼠、防蝇等设施,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及时清理餐厨废弃物,防止滋生害虫。
四、严把人员关。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坚持每日晨检,患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严重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应调离工作岗位。
消费者要强化安全关
一、购买食材请到证照齐全、食品贮存条件较好、符合卫生要求的正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时注意对食品感官性状的检查,对于预包装食品要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外包装是否完好,对于散装食品要尽可能了解其来源和质量,避免购买不新鲜或受污染的食品,对于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还要查看其是否处于相应的贮存条件下。
二、外出就餐要选择证照齐全、环境卫生较好的餐饮单位,使用公筷公勺,适量点餐、及时打包,避免浪费。慎重选择卤菜凉拼、凉菜冷食、四季豆、野生菌等高风险食品,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及低免疫力人群。
三、网络订餐应在平台上查验商家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尽量选择距离近的商家订餐,尽量不网购凉菜、生食类食品、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收到食品后要注意查看外卖封签及食品外包装是否完好,检查食材质量及数量,尽快食用,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不可食用。
四、烹饪食物时应烧熟煮透。制作食品时,注意熟食品和生原料分开加工,不混用刀和砧板等工具,餐具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并定期消毒保洁。注意饭菜宜当餐制作,当餐食用;未食用完的,应及时冷藏,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隔夜饭菜食用前应彻底加热,确认无变质后方可食用。
五、冰箱储藏食物时必须做到生熟分开。应按熟食在上、生食在下方式存放,以免造成交叉污染;未食用完的食品应用保鲜膜密封,按存贮要求进行常温、冷藏或冷冻保存。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要看是否符合相应的条件(一般冷藏温度为0-4℃、冷冻温度为-18℃以下)。
最后提示广大消费者,食用购买的食品或者在外就餐出现不适,要及时就诊,保留相关资料,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